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的数字素养提升米乐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5-02-12 20:18:12    浏览:

[返回]

  当前,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影响着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进程。《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那么,在数字技术驱动的媒体融合进程中,作为优秀文化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记者现状如何?如何提高其数字素养?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Sola Pool)将媒体融合定义为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媒体融合”作为政策话语,由主张技术创新到强调制度创新转向,“核心目标是使官方意识形态在新的媒体格局中拥有主流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下,媒体行业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到思维观念都发生了数字化转向。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挺进,媒体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也进入了提速提质的阶段,首先体现在新闻内容生产的数字化上,其最突出的表现是采编数字化。基于5G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进行再造与优化,产生了新闻云采编系统。米乐官网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时往往会遇到受访者无法直接接受采访的问题,米乐官网而利用新闻云采编系统,可以让记者与受访者“面对面”实时交流,打破时空限制;同时,新闻云采编系统实现了采访与编辑的一体化,记者在系统中完成工作内容,一键传给编辑,这使得新闻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次,新闻内容生产的数字化还体现在新闻形态上。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出现了数据新闻、H5等多样化的传播样态。

  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对传播渠道的垄断,形成了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以及平台媒体共同构成的新新闻生态系统。首先,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融入传播渠道中,承担着信息汇聚、分发的功能。

  其次,专业媒体以及机构媒体在平台媒体中设立账号,从而拓展自身的传播渠道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传播矩阵。“自媒体”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媒体,但也在平台媒体中进行着信息传播、互动交流的功能。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突破思维限制,除了新闻内容等传统媒体业务,向外拓展边界逐渐常态化。拓宽业务边界是媒体积极进行深度融合的表现,黄楚新等学者认为,因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符合环境变化的边界扩张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有益的。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如江西省宜春市广播电视台与江西台“赣云”合作,建成的“赣西融媒体云”平台形成了“新闻+政务+服务”的模式,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媒体数字化发展之路。

  数字技术正在推进我国媒体融合迈向更深层次,新闻行业的变化也给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专业技能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数字技术影响着我国新闻业的转型,也重塑着记者的职业技能和生涯。传统媒体时代,采写评是新闻记者的核心技能,而媒体融合对记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米乐APP免费下载,除了需要掌握新的新闻内容生产技术,也需要了解社交媒体平台等传播终端的规则与运营方法。

  以Vlog为例,记者采取拍摄Vlog的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其拍摄设备不是传统的摄像机而是使用简单方便的单反相机或手机,在视听形态上变得更加贴合网络社交媒体的内容取向,上传到媒体平台中则要实时关注视频数据和网友评论。

  由此可见,新闻业数字化转型中要求新闻记者成为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能采写评,还要能拍、能剪、懂受众。

  新技术的赋能和平台媒体的发展,让专业记者以外的更多主体参与到信息生产、传播过程中,人们被赋予了更大的传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美国学者泽利泽曾称英美等国由于出现了大量关于记者的丑闻,使得记者遭遇了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新闻和“自媒体”的发展。徐笛教授也将数字时代的记者进行了分层界定,即分为专业记者、业余记者以及信息传播者。多种“记者”形态的出现使得“把关人”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介入把关环节,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记者的“把关人”角色被稀释。

  新闻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职责,是满足社会大众信息需求的内容服务平台。然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化、非线性的传播机制改变了原有的新闻生产流程,传统媒体生产新闻的时间节奏也被打乱,出现了记者为追求新闻时效性而缩短新闻采集时间造成虚假新闻等问题。

  其次,部分记者受到“一切皆可量化”的新媒体技术逻辑的影响,一味迎合受众,没有把握好新闻内容的流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出现泛娱乐化问题。

  再次,也有记者为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侵犯他人隐私权,造成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随着数字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的传播渠道、内容样式发生了变化,这要求记者不能固守成规,要运用多样化的媒介技术工具,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从受众层面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公众接收到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公众可以基于自身的审美及爱好进行信息选择,这造成他们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加偏向个性化、情感化的内容。以上情况要求记者不断增强内容创新的力度,以适应和满足受众新的需求。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新闻行业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保障。主流媒体要想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竞争力,提升新闻记者的数字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可以说是为适应数字技术而需要掌握的能力素养。艾伦·马丁认为数字素养是在数字环境中,能正确使用数字设备识别、获取、评估和创新信息以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文认为,新闻媒体是有着特定角色规范的行业,媒体融合背景下提高新闻记者的数字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只有通过学习新闻传播领域相关的数字技术软硬件知识与技能,才能生产数字新闻内容。要强化记者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认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记者。

  何映霏等学者总结道,大部分记者没有接受过传统新闻技能以外的技能培训且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做到样样精通,很难成为“全能记者”。因此,鼓励记者钻研某一个数字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型记者”,进而组织一支每名记者都可以发挥自身特长的“全媒体型记者”队伍米乐APP免费下载,可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记者应具备核查信息内容真实性的能力,同时保持新闻敏感,以挖掘并整合高质量信息。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虚假新闻、谣言等,再加上如今平台媒体使用算法推荐技术,这可能会造成“信息茧房”等现象的出现,使得虚假信息更容易传播。这需要新闻记者具备信息内容的评估能力,以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并还原事件的真相。

  其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运用到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虽然内容生产速度和内容匹配效率远超人类,但其仍存在准确性不高、被人利用制造假新闻等问题。因此,新闻记者要从信息生产者转向信息核查者,即核查人工智能所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生成的新闻内容是否符合伦理规范。

  再次,高度的新闻敏感是记者极为重要的素质。在社交媒体中可能隐藏着诸多新闻事件的线索,这需要新闻记者能敏锐、快速地从诸多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线索并整合成高质量内容,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数字新闻的发展和新闻舆论的复杂化,要求新闻记者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等伦理道德素养,增强使用数字技术和内容时的法律意识。

  首先,新闻记者作为职业新闻传播主体,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认真核实新闻源的真实性,不故意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不传播与新闻无关的个人私事。

  其次,记者要学习法律知识,防止出现利用职业牟利的行为。记者在面对资本、机制、技术等各方面的挑战时,要能够抵御诱惑米乐APP免费下载,以社会利益为先,坚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最后,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者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牢记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应该提升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通过整合信息创造有意义的产品。伴随媒体融合的推进,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从“写新闻”逐渐变为“做产品”,原有的专业能力中需要增加更多新闻产品生产的能力,实现用户与内容之间的互动。

  为达成此要求就需要新闻记者选择并整合合适的新闻内容从而匹配用户的消费场景。例如,新闻产品的发布时间应与用户的作息时间相匹配、新闻内容的选择应基于用户群体特征等。新闻内容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新闻记者应通过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受众提供有深度、有思想的新闻内容。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我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也逐渐融入新闻业并对其产生影响。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媒体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在职业角色、专业技能等方面深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新闻记者数字素养的维度,即数字专业知识与技能,数字信息评估、核查与挖掘,米乐官网数字社会责任,数字实践与创新四方面,这对新闻记者适应媒体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王怡文: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贺新: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2月号,原标题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数字素养提升研究》,参考文献略。

搜索

网站地图